返回 草莓看看

金鸡奖提名风波:流量与实力的博弈,电影奖项该往哪走?

2025-09-26

          第 3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的公布,如同投入舆论池的巨石,激起层层争议。从新人跨界入围到实力派落榜,从票房热片遇冷到冷门作品突围,诸多 “意外” 让本届提名被贴上 “爆冷” 标签,也再度引发关于电影奖项评选标准的深度讨论。

         最大的惊喜当属新人演员的异军突起。前火箭少女 101 成员段奥娟凭借尚未公映的《岁岁平安》入围最佳女主角,成为本届提名最令人意外的 “黑马”。这位以歌手身份出道的年轻演员,跨界表演尚未经过市场检验,其提名引发网友对评选标准的追问,有消息指出该片为金鸡电影创投项目或成入围关键。与此同时,易烊千玺凭借《小小的我》第四次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,以最年轻身份追平金鸡历史纪录,刘昊然也凭《解密》首次入围,新生代演员的密集出现被解读为奖项对青年力量的鼓励。

         与新人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 “遗珠” 的缺席。杨幂、赵丽颖等 85 花旦全军覆没,无一进入提名名单,其中杨幂在《酱园弄・悬案》中的表现虽获认可,但因影片未申报而错失机会。更令人惋惜的是马丽,其在《水饺皇后》中的主演表现未能入围,该片却有两位配角获得提名。此外,葛优、章子怡等资深演员落选,春节档票房大热的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仅获最佳美术片提名,均与观众预期相去甚远。

         提名争议的核心在于专业性与大众认知的失衡。金鸡奖历来强调艺术性与专业性,票房并非核心考量,这使得《好东西》等艺术向作品能斩获七项提名成为最大赢家。但部分提名的说服力不足引发质疑:黄晓明凭撤档影片《阳光俱乐部》提名,段奥娟的表演尚未经公映检验,这种 “冷门” 让网友对评委标准的统一性产生疑问。影评人指出,奖项既需发掘新人、坚守艺术底线,也应兼顾大众认可度,避免陷入专业自循环。

         金鸡奖提名的争议本质上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缩影 —— 流量与实力、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始终是未解课题。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这场讨论已促使行业反思:权威奖项如何在坚守专业初心的同时回应大众期待,如何让提名既具前瞻性又不失公信力。这或许比奖项本身更能推动中国电影的成熟发展。

最新文章

零宣发逆袭!《许我耀眼》3 集炸场,热度口碑双丰收

电视

 

阅读13439

金鸡奖提名风波:流量与实力的博弈,电影奖项该往哪走?

娱乐

 

阅读17106

刘德华线上演唱会观众锐减七成:录播之困与顶流的流量迷思

娱乐

 

阅读13307

《夙夜集》开播即炸!女强智斗、男强控场,决战好戏才刚开场

影视

 

阅读12889

谍战 + 喜剧失灵?《守护者们》 的市场误判与创作困局

电视

 

阅读18742

2022 icaomeis.cn 冀ICP备20013543号-4